19日下午,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亚美体育 亚美平台以“穿越无人区”为题,在深圳进行了精彩演讲。
从世界格局讲到了中国方向,着重强调了今年的主旋律“新质生产力”,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新消费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而对于深陷内卷而苦不堪言的中国企业,王志纲也给出了方向——出海,他谈到“外边遍地是机会,只待我们去发掘。”
此次演讲,观点精妙,让人酣畅淋漓。笔记君特意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收获和启发!
第二,所有的中国企业家,从原来的跟跑、照抄、模仿就能往前走,如今发现,我们到了并跑甚至是领跑的状态,就像在一个没有行标的河流上行驶,所以我称之为无人区。
针对这个情况,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看待中国,看待行业,乃至看待自己。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没有看世界的眼光,是没法做好事的。今天我希望从另一种认知维度来和大家分享关于世界的看法。
我们在疫情期间关了3年,基本上跟世界隔绝。很多消息都是通过看新闻、看报纸获得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外边的世界究竟怎么样,一定要实地走一走。
封控放开后,我用了80天时间走了十几个国家,欧洲、美洲、大洋洲、东亚还有东南亚。
这几天走下来后,我看到的是一个很陌生的欧洲,原来脑袋里的欧洲是很光鲜的,一想到巴黎,就想到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塞纳河。
第一,垃圾围城,不少游客被偷钱、被打劫,甚至很多地方都是尿骚味。简直大失所望。
第三,通货膨胀的吓人。我去了一家英国的兰州拉面,一份面15英镑,相当于150人民币。住一晚上酒店2000欧元,结算下来就是2万人民币。
除此之外,让我感觉很震撼的是,在国际服装节博览会上,大出风采的居然是中国企业,一个波司登把戴高乐机场和伦敦希思罗机场几乎全包下来。还有安踏,收购了法国的老牌服装企业之后,还踌躇满志继续开疆拓土。
更让我震撼的是,在以往都是德系汽车唱主角的慕尼黑汽车展上,比亚迪居然引发大批德国人蜂拥围观,我同行一位感性的朋友,甚至泪流满面。
当时,我想到一个朋友,郑广文先生,他从汽车行业起家,转型做精密制造,做得非常成功。
原有的汽车行业,可以说是西方工业文明的皇冠,在上百年的发展史中,几乎没有中国的影子。
首先是德系汽车,德国人的严谨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意大利是灿烂的民族,从法拉利、兰博基尼都用艺术细胞和设计来打造时尚的跑车,我们没法学习。还有日本的精工制造也是我们没法赶超的。
但没有想到,上帝关上一扇门,打开了一扇窗,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中国用弯道超车的方式,突然跑到前面去了。
这也让我想起十多年前的一段公案,当时最火的话题就是雾霾围城,尤其是我们在北京生活,每天都灰头土脸。不少公知因此说,中国人太能制造污染了,想要融入世界,一定要遵守欧洲提出的倡议——“加入双碳计划”。
当时大家都半信半疑,一方面觉得确实要环保,但另一方面也担心一个问题,我们刚刚吃饱,就要减排,能行吗?
没想到15年过去,中国已经成了碳排放、碳中和的先锋。而且在产业方面一下子跑到前头,从新能源汽车到光伏再到锂电池,一下子成了领跑者。反而是原来激进的欧洲开始往右转,推迟燃油车的禁令,和当初的嘴脸完全不一致。
这个变化,真是出乎意料,而这种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屡屡发生。20多年前,中国加入WTO时,所有人都感觉非常惶恐,担心自己没实力跟西方人同台竞技,最后的结果大家出乎意料,正式加入WTO后,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国际化,产品销往了全世界。
而这次的碳排放、碳中和,中国一下子产生了一批战略性新兴行业,特别是三大件: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
看完欧洲后,我最深的感受是:你不出去,就不知道中国积蓄的巨大力量,很多东西已经在弯道超车了,甚至领跑了。
我在越南时发现,当地的华人已经遍地生根发芽,而其中有很多就是来自中国珠三角。
原来我也有这种担心,但经过这次东南亚之行,我就不担心了,因为我发现中国企业的外溢是选择性的,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品牌、渠道、专利)还牢牢控制在中国手里。
在越南行走,还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受很深,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叫阿珍的越南姑娘。
原来她们世代种田,后来她想当导游,父母亲就逼着她学英语,她坚决不听他们的,非要学中文,爹妈把她打出门,说学中文永远没有未来。
没想到,学中文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在城里买了房,结了婚,爹妈也从农村搬到城市,最后爹妈追着她把弟弟妹妹全带出来学中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