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体育

亚美体育 亚美官网全球光伏建筑BIPV产业链前瞻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4-05
 亚美体育 亚美平台市场篇:建筑节能率再提升,开启 BIPV 千亿蓝海,建筑节能标准提升,BIPV 星火燎原  绿色建筑政策加码,BIPV 助力建筑节能。2019 年 3 月住建部颁布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可再生能源提供电量比例纳入打分项;  2020 年 7 月,住建部等七部门共同发布《绿 色建筑创建行动》,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  截至 2020 年

  亚美体育 亚美平台市场篇:建筑节能率再提升,开启 BIPV 千亿蓝海,建筑节能标准提升,BIPV 星火燎原

  绿色建筑政策加码,BIPV 助力建筑节能。2019 年 3 月住建部颁布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可再生能源提供电量比例纳入打分项;

  2020 年 7 月,住建部等七部门共同发布《绿 色建筑创建行动》,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

  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 77%,累计建成绿色建筑 面积超过 66 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 238 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 筑面积比例超过 63%。

  2022 年 3 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 划》,明确指出“十四五”全国将新增建筑光伏装机 0.5 亿千瓦以上,建设超低/近零能耗建 筑 0.5 亿平米。

  2022 年 4 月 1 日起将实施《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 “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 2016 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 分别降低 30%和 2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 40%,降低 7kgCO2/(㎡·a)以上”。

  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建筑节能率的提升,2013 年北京和天津、2015 年河北、2020 年江苏、 2021 年辽宁就已分别要求建筑节能率达到 75%2021 年北京继续将节能率要求提升至 80%。

  我们认为建筑围护结构低散热和建筑设备低功耗等节能降碳举措已在当前建筑节能 中较广泛应用,而随着建筑节能率的进一步提升。

  前述举措实现难度和增量将大幅增 加;通过建筑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提升,将成为推动建筑节能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建筑光伏驱动我国分布式光伏启航,2021 年末建筑光伏装机占分布式光伏 45%。据国家能 源局,2021 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29GW,占全年新增的 53%;

  累计装机容量达 107.5GW,五年 CAGR 达 60%。分类型看,2021 年户用/工商业光伏分别新增装机 21.6/7.4GW,同比+113%/+37%,其中户用光伏的高速增长是 2021 年分布式光伏增长的 主要驱动。

  我们根据住建部历年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结果,得到 2009-2016 年历年新增或累计的太阳 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

  根据 2017-2021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数据估算得到历年新增光电 建筑应用装机容量,我们测算截至 2021 年末全国累计光电建筑装机 48GW,占全部分布式 光伏装机的 45%。

  随着建筑节能率的继续提升,我们预计“十四五”建筑光伏占比有望快速提 升。根据我们的测算,“十三五”实际完成建筑新增装机约 29GW。

  “十四五”若超额完成 50GW 装机目标,目标增速将超过 70%;剔除 2021 年实际装机,2022-2025 年目标装机仍然较 2017-2020 年实际装机量高 25%。

  屋顶光伏待开发资源丰富,政策首次明确量化目标。2021 年 6 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关 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 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50%;

  学校、、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 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30%;

  农村居 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 20%;而《碳达峰行动方案》中首次提出,到 2025 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

  目前分布式光伏仍以 BAPV 为主。BIPV 和 BAPV 是分布式光伏的两种形式,两者区别主 要在于光伏与建筑的结合方式。

  目前分布式光伏以 BAPV 为主,即将光伏作为附着物安装 在建筑上,其安装和拆除不承担也不破坏其他建筑物的功能。

  BIPV 则是将光伏组件与建 筑物相结合成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屋顶、天窗、幕墙等建筑物的替代。

  从与 建筑结合的部位来看,建筑光伏可分为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光伏遮阳等,目前分布式光 伏主要围绕屋顶展开,一方面因为屋顶受光照面积较大,可利用光资源丰富;

  另一方面也 因为屋顶光伏改造和安装难度较低,以 BAPV 形式只需要通过夹具、支架等将光伏组件与 屋顶结构连接,不会对其原有结构造成影响。

  因此,存量建筑中 BAPV 是更合适的分布式 光伏形式,据 IEA 数据,2020 年全球新增光伏中 BIPV 装机仅约 1GW,占比不到 1%。

  BIPV 优点更加突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对于存量建筑而言,考虑可操作性及安装难度, 我们认为 BAPV 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但由于有些建筑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后续安装光伏,所 以存在荷载校验问题,往往很多建筑的荷载不满足要求,需要对原有屋面进行加固,或是 加固困难,导致无法安装光伏组件。

  因此在重新设计和改造的过程中与建筑结合性更好的 BIPV 渗透率有望提升。对于新建建筑,我们认为 BIPV 在建筑美学、设计寿命、安全性、 功能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有望逐渐替代 BAPV 成为建筑光伏的主要形式。

  应用形式更加丰富,BIPV 未来有望加速扩容。BAPV 受限于建筑原有结构,应用形式主要 在建筑屋顶,仅提供单一的光伏发电功能;而 BIPV 在设计阶段便将光伏与建筑相结合,可 应用于建筑的多个部位。

  在提供可再生电力的同时可作为建材提供节能、防水、保温等建 筑功能,尤其是在建筑节能提标的背景下有望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如将 BIPV 与建筑门 窗结合,可在不同季节改变通风口的开关,夏季时光伏玻璃在发电的同时吸收了大部分太 阳辐射并加热腔内空气形成向上的气流。

  若腔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则会打开外通风口,减 少室内温度以及光伏玻璃温度增加;冬天则反过来,减少室内温度损失。通过这种方式, BIPV 不仅能够提供可再生电力,还能够帮助建筑节能保温。

  BIPV 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光伏发电要求,还要满足对建筑美学、采光、 防水、保温等要求,同时也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度、便于施工和安装等。因此其定位 从单纯的光伏组件逐渐发展成具有多种功能的建材。

  薄膜电池虽然在转化效率等方面不及 晶硅电池,但其结构简单、透光性可调节、弱光性好、温度系数低等特点使得其比晶硅更 适合应用在 BIPV 上,尤其是在建筑立面上优势更加明显。

  据 IEA 数据,2020 年全球新增 1GW 的 BIPV 中,约有 30%使用的是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使用比例高于集中式电站。

  碲化镉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和较好的弱光性。碲化镉的直接带隙宽度一般为 1.45eV,其光 谱响应和太阳光谱非常匹配,晶硅则只有 1.1eV。

  同时,碲化镉的光吸收系数在可见光范围 高达105 −1以上(晶硅则只有103 −1),1μm 厚的吸收层可吸收 99%以上波长826nm 的可见光。因此,其在清晨、傍晚等弱光条件下的发电效果优于晶硅电池。

  这一优点在其 应用到建筑立面上时更加突出,因为建筑之间会有相互遮挡且像屋顶一样无法接收到所有 方位的光照,较好的弱光性使其能够拥有比晶硅更长的发电时间和发电性能。

  碲化镉具有优异的温度系数和良好的抗衰减性能。通常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会降低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即温度系数为负。

  碲化镉薄膜电池的温度系数在-0.25%/℃左右,而晶 硅则为-0.48%/℃,因此在高温下碲化镉能够产生更多的电能,且防火性能相对更优。

  同时, 从长期的效率衰退情况看,根据美国国家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对 First Solar 的碲化镉薄膜组件长达 25 年的跟踪测试显示,碲化镉薄膜组件的总衰减率仅为 12.5%,说 明碲化镉具有良好的抗衰减性能。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也明确规定,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电池组件自系统运行之日起,一年内的衰减 率应分别低于 2.5%、3%、5%,之后每年衰减应低于 0.7%(即 25 年总衰减应低于 19.3%、 19.8%、21.8%)。

  我们认为该标准的设定一方面是考虑到国内薄膜组件的技术尚未达到领先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国家对薄膜电池的相对宽容和支持。

  当 BIPV 应用在建筑 立面上时需要考虑其透光率,而透光率又会影响发电效率,碲化镉薄膜组件的透光率在 10%-70%之间,可调节范围大,能够满足不同建筑的需求。

  晶硅的透光率较低,想要改善 组件的透光性只能通过降低电池片的排布密度,从而降低组件功率;另一种薄膜电池铜铟 镓硒则一般不具备透光性,因此也很少应用在建筑立面上。

  除了透光性,碲化镉还可以根 据需求定制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更强的柔韧性也使其能够加工成弯曲半径更小的弧面形状, 对建筑的适应能力更强。

  幕墙 BIPV 率先突破,十四五规模预计达 500 亿,BIPV 市场空间广阔,光伏幕墙或成薄膜电池突破口

  BIPV 的理论市场空间与我国的存量 及新建建筑面积相关,考虑建筑拆迁新建以及数据可得性,我们以 2004-2021 年竣工面积 累加值作为我国当前的存量建筑面积(2004 年之前的建筑将陆续进入更新改造)。

  据国家 统计局数据,截至 2021 年末我国存量建筑竣工面积约为 581 亿平米,其中住宅/工业厂房/ 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其他占比分别为 65%/14%/7%/11%/3%。

  由于 BIPV 需要考虑与建筑的 结合性,因此我们预测其需求主要来自于新建建筑,假设 2022-2025 年每年新竣工面积为 过去三年的平均值,则 2022-2025 年我国新增竣工面积有望达 160 亿平米。

  结合前文论述,我们认为薄膜电池相比晶硅的优势将在建筑立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因此我 们此处仅考虑其与建筑幕墙结合使用。

  幕墙主要安装于建筑立面,考虑可安装性,我们保守假设可安装占建筑面积的 40%。由于 BIPV 需要达到一定发电时间才具有经济性,因此 我们假设我国仅安装在东、西、南面,即占建筑面积的 30%。

  以 2020 年度中国建筑工程 装饰奖(建筑幕墙类)获奖项目应用分布为参考,建筑幕墙应用在商业建筑/公共建筑/高档 住宅的比例分别为 66.8%/30.1%/3.1%。

  因此我们进一步假设当前建筑幕墙在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上的渗透率为 0.5%/40%/30%,并于 2025 年提升至 1.0%/55%/50%,因此我 们预测 2022-2025年可安装薄膜电池 BIPV 的总面积有望达 3.55 亿平米。

  结合政策规定 2025年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 50%,考虑幕墙光伏起步较慢,我们预测 2025 年玻璃幕 墙中 BIPV 渗透率达到 40%。

  考虑建安工 程等费用,我们假设薄膜电池 BIPV 单价为 4.6 元/W 且每年降低 2%,则十四五期间薄膜 BIPV 幕墙的整体市场有望达 500 亿元。

  屋面 BIPV 方面,应用薄膜或晶硅均可,本报告中我们认为屋面更适合晶硅。我们假设到 2025 年新建屋顶中光伏安装比例超过 20%(工商业及公共建筑安装比例超过 50%),存量 屋顶光伏改造比例合计达 43%。

  假设其中 BIPV 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新建建筑中比例更 高),我们预测“十四五”我国 BIPV 屋顶市场需求有望超过 90GW。若晶硅电池 BIPV 单 价为 4.2 元/W 且每年降低 2%,则十四五期间屋面 BIPV 整体市场有望达 3650 亿元。

  若考虑新建立面 BIPV 全部应用薄膜组件,屋面全部应用晶硅组件,则我们测算“十四五” 我国 BIPV 整体市场空间为 4150 亿元(其中新建幕墙 500 亿元、屋顶 3650 亿元)。

  幕墙 BIPV 当前经济性仍低于屋顶 BIPV。BIPV 的建造方式和成本与建筑物的类型、 所处地区等因素相关,项目之间差异较大。

  我们以《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光伏建筑一体 化的集成效益评价》中国家电投总部大楼智慧能源项目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造了一个碲化镉薄膜组件 BIPV 模型。

  据国家电投及环资司数据,该项目共安装 2400 平米非晶硅薄膜 组件(转化效率为 6%),单位造价为 317.5 元/平米,总装机量 131kW,2018/2019 年发电 量分别为 10.76/10.54 万 kW。

  我们将其中的非晶硅薄膜组件替换成碲化镉薄膜组件(转化 效率为 15%),单位造价为 600 元/平米,则总装机量将提升至 328kW,假设光照强度不变,则第一年发电量为 26.9 万 kW。

  我们以《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最低要求为参考,光伏系统寿命为 25 年,第一年效率衰减 5%,此后每年衰减 0.7%。

  电价以北京 一般工商业电价 0.72 元/kWh 为参考,考虑 BIPV 项目电量一般为“自发自用”,假设 方给予业主(用电用户)8 折电价折扣,即 0.58 元/kWh。

  所得税率参照光伏政策享受“三 免三减半”,即前三年免收,三到六年按 12.5%,之后按25%征收。

  综合其他相关假设,我们测算一个典型的碲化镉薄膜组件 BIPV 项目 IRR 为 5.4%,回收期约为 15 年。工商业屋顶 BIPV 的 IRR 可达 9.4%,显著 高于幕墙 BIPV,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幕墙薄膜组件的成本较高以及幕墙的光照辐射强度 弱于屋顶。

  BIPV 经济性尚可,但仍需更多激励支持。事实上,目前来看无论是何种路线或建筑类型, 目前 BIPV的经济性均低于 BAPV。

  即使 BIPV在整体建筑美观、功能等一些方面优于 BAPV, 但也仍需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如前述 BIPV 模型我们并未将地方政府针对薄膜 BIPV 的政 府补贴纳入考虑。

  目前已有的激励政策主要有税率优惠、绿色建筑补贴等。据我们统计,全国共有 14 个省市 明确发布了 BIPV 或绿色建筑相关的补贴政策。

  其中陕西 2012 年便已发布《关于加快推进 陕西省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对达到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除享受国家奖励资 金补助外(二星 45 元/平,三星 80 元/平)。省财政给予配套奖励(一/二/三星分别为 10/15/20 元/平);

  北京在 2020 年发布的《北京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示范区项目市 级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大幅提高了绿色建筑的奖励力度,二星/三星标识项目分别 由 22.5/40 元/平提高到了 50/80 元/平。

  除了资金补助,其他省份的相关政策中我们还可以 看到有税收优惠、容积率奖励等多种激励方式。

  2022 年 3 月 31 日,安徽省宣城住建局发布《宣城市光伏建筑应用城市试点专项资金使用 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建筑立面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按 30 元/千瓦给予补贴(屋顶为 20元/千瓦)。

  我们以此为标准,假设补贴额度不设上限,则上述模型中的IRR将提升至6.1%, 若再考虑绿色建筑及超低能耗补贴(由于该补贴按整体建筑面积计算,难以单独分摊至光 伏系统上),我们认为其 IRR 有望进一步提升。

  技术篇:薄膜电池历经浮沉,BIPV 或驱动触底回升,薄膜份额两起两落,BIPV 或驱动新一轮扩张

  薄膜太阳能电池(以下简称薄膜电池)是晶硅电池之后的第二代太阳能电池,起源于上世 纪 70 年代,其在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量中占比最高曾达 30%以上,是光伏发展历史中具有浓 墨重彩的一部分。

  薄膜电池按材料种类不同可分为硅基(a-Si)、碲化镉(CdTe)、铜铟镓 硒(CIGS)、砷化镓(GaAs)薄膜电池等。

  其中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是商业化最成功的一 种,也是在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占比前十中的唯一一种薄膜电池。

  市场份额两起两落,整体受晶硅持续压制。根据 Fraunhofer ISE 的数据统计,我们认为薄膜电池在全球光伏市场上的份额经历了四轮较大的周期:

  1980-1989 年,硅基薄膜电池 的兴起带动薄膜电池市场份额快速提升;1990-2003 年,硅基薄膜电池由于效率过低发 展受限,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2004-2009 年,美国 First Solar(FSLR US)实现碲化镉 低成本量产,薄膜电池市场份额有所回升;2010 至今,随着中国光伏企业的晶硅成本 快速下降且效率大幅领先,薄膜电池失去低成本优势,市场份额被不断压缩。

  在这四轮周期中,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最高曾达到 30%以上,而 2020 年已降至 5%左右,2021 年预 计仍将进一步下降。

  在薄膜电池中,起初由硅基薄膜电池占据主导地位,在 First Solar 开 始大规模量产后碲化镉的出货量及占比快速提升,2020年全球碲化镉薄膜电池出货量 6.1GW,占薄膜电池总量的 78%。

  薄膜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转化效率,但目前实验和量产最高效率低于晶硅。以碲化镉为例, 由于其具有远超晶硅的吸光能力,且由于碲化镉薄膜具有一个约 1.5eV 的直接带隙。

  然而,目前碲化镉薄膜电池的实验室和量产最高转化效率分别为 22.1% 和 19.7%(均由 First Solar 创造);而作为对比,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则在始终高于碲化镉 的基础上仍在持续提升,目前实验室最高效率已达 27.6%。

  量产效率上晶科能源(688223 CH)的 TOPCon 电池量产转化效率已超过 24.5%。其他薄膜电池中,当前实验室最高转化 效率为 CIGS 的 23.4%(由 SolarFrontier 创造),与晶硅电池的效率同样有不小差距。

  国内公司实验室转化效率接近世界领先水平,但量产(组件)转化效率仍需提升。

  目前国 内薄膜电池公司中,碲化镉实验室转化效率最高的为凯盛科技集团(未上市)旗下成都中 建材,其碲化镉发电玻璃实验室转化效率达 20.2%,接近世界最高水平 First Solar 的 22.1%。

  但其 15.8%的量产效率与 First Solar 的 19.7%仍有较大差距;国内量产效率最高的为明阳 智能(601615 CH)子公司中山瑞科,其 1200*600 平方毫米标准碲化镉量产组件转化效率 达 16.7%。

  First Solar 一家独大,引领行业艰难中前进。虽然碲化镉的转化效率并不是薄膜电池中最 高的,但得益于 First Solar 在量产技术上的持续突破(过去十年平均每年组件转化效率提 升 0.5pct 以上),碲化镉成为了最主流的薄膜电池。

  2006 年起碲化镉在薄膜电池中占比超 过 50%,此后呈逐渐上升趋势,2020 年达 78%。

  First Solar 凭借其规模及技术优势持续优 化单位制造成本,因此得以在行业内长期与晶硅抗衡,其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产量占全球 薄膜电池组件总产量 95%以上,也是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中的唯一一家薄膜电池企业。

  近年来全球光伏市场火热,First Solar 也接连宣布扩产计划,预计到 2023 产能将增长至 14.5GW,其碲化镉组件产量和全球市占率也自 2017 年开始持续回升,2021 年分别达 7.9GW 和 4%,带动薄膜电池组件的全球市场份额触底反弹。

  碲化镉薄膜电池的基本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玻璃衬底(入射太阳光)、起到透光和导 电作用的 TCO 层(前部接触层)、n 型窗口层(形成异质结)、p 型吸收层(CdTe)、背接 触层和背电极(降低 CdTe 与金属电极接触势垒并连接外电路)。

  近年来,碲化镉薄膜电池 转化效率的由此前的 16.7%大幅提升至 22.1%主要得益于两项应用创新。

  一是在吸收层中 引入了1−,使吸收层的带隙缩小至 1.4eV,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低能光子;二是 将窗口层中的 CdS 替换成了 MgZnO,降低了载流子损耗。

  掺杂或为未来提升转化效率的方向。目前限制碲化镉提升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于 CdTe 的带隙 使得其开路电压无法达到最佳范围(900mV 以内),而开路电压主要取决于少数载流子(少 子)造成的载流子复合,可以通过掺杂其他物质进行改变。

  增加掺杂的浓度,可以减少平 衡时少子的浓度从而降低开路电压;但另一方面,增加掺杂的浓度会减少少子的扩散长度, 即减少其寿命,且不利于载流子的收集。

  因此,掺杂是目前碲化镉薄膜电池研究中的难点, 也是提升其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碲化镉技术壁垒较高,沉积方法是核心工艺。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环节中难度较高的有两 个环节,分别是 TCO 玻璃生产和碲化镉沉积。

  TCO 玻璃生产分为超白浮法玻璃生产和 TCO 镀膜两步,其中 TCO 使用的超白浮法玻璃相比普通建筑用的超白浮法玻璃对透光性要求更高,TCO 镀膜的工艺也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具有量产能力的公司仅有日本旭硝子(5201 JP) 和国内的金晶科技(600586 CH)等少数几家公司。

  在碲化镉吸收层沉积是碲化镉电池 生产的核心环节,其沉积工艺也是决定最终组件性能的关键。

  目前碲化镉沉积的主要技术 路线有气相输运沉积(VTD)、常压物理气相沉积(APPVD)、近距离升华法(CSS)和电 沉积法等,其中 VTD 和 CSS 被实践证明最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VTD 是 First Solar 的独家 专利技术,CSS 则是公开技术。国内的成都中建材和龙焱能源均采用 CSS 技术,并已开发 了部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现部分核心设备国产化。

  较高的技术壁垒也是造成薄膜电池行业参与公司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First Solar 也凭借着 其独家专利技术在行业内一家独大。

  近年来国内几家公司通过国外收购与自主研发等路径, 已掌握较为成熟的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技术,量产效率也逐渐向世界领先水平靠拢而上 游优质的国产 TCO 玻璃供应业有望与之形成一定产业链协同效应。

  晶硅龙头相继入局,薄膜竞争力尚待验证。2021 年 7 月,晶科能源发布了其以晶硅组件为 主体的透光/全黑/彩色幕墙 BIPV 产品,转化效率可达 20.4%;隆基股份(601012 CH)亦 发布了其光伏幕墙产品“隆锦”。

  我们可以看到头部晶硅组件厂商已开始积极布局幕墙 BIPV 产品,他们作为行业龙头在规模、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在技术上晶硅路线的效率 也是一直领先于薄膜路线。

  我们仍以前文 BIPV 模型为基础,将其中的碲化镉薄膜组件替换 成转化效率为 20%的晶硅组件,衰减率按单晶硅第一年 3%。

  由于晶硅的弱光性弱于碲化 镉,我们假设其发电效率为薄膜组件的 60%-90%。考虑到晶硅组件价格相对稳定且透明(以 1.85 元/W 为参考)。

  我们通过调整薄膜组件价格及晶硅发电效率两个参数,观察到在当前 价格下,晶硅发电效率为薄膜的 60%左右时两者才具有相同的经济性;

  当晶硅发电效率为 薄膜的 90%时,薄膜的价格需要比晶硅便宜 23.7%(即薄膜价格为 290 元/平)时两者才具有相同的经济性。

  薄膜龙头超前布局产能,静待需求释放。规模化生产及持续的降本增效一直是光伏组件领 域竞争的关键。

  目前全球具有 GW 级以上产能的薄膜电池组件公司仅有 First Solar 和日本 的 Solar Frontier(未上市)两家,其中 First Solar 以 7.9GW(截至 2021 年底)的碲化镉 薄膜电池组件产能产能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

  First Solar 在其 2021 年年 报中表示将继续扩大其产能,到 2023 年有望新增 6.6GW,体现出其对光伏产业的持续看 好以及对自身技术的强大信心。

  国内公司中,成都中建材/中山瑞科/龙焱能源分别现有 100/100/130MW 碲化镉薄膜电池组 件产能;汉能和凯盛科技集团分别已投产 850/300MW 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组件产能。

  考虑国 内公司产品转换效率目前仍与晶硅差距较大,因此其目标市场以幕墙 BIPV 为主,屋顶 BIPV 为辅。

  中国建材近年来已连续超过百亿建设多个 GW 级薄膜电池基地,产能规 划超过 5GW,龙焱能源也在积极寻找融资伙伴合作建厂。我们认为若 BIPV 需求如期释放, 中建材等公司凭借超前的产能布局有望快速抢占市场。

  目前全球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的主要应用市场仍为集中式光伏电站,First Solar 通过不断提 升的组件效率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得以与晶硅的竞争。其他薄膜电池公司在效 率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亦未能实现量产,因此发展较为困难。

  然而,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率的 提升以及超低能耗/零碳建筑的兴起,分布式光伏迎来蓬勃发展期,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也有望为薄膜电池带来发展新机遇。

  2011 年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正式投产,此后多年内又相继投产多个薄膜电池生产 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一度掀起了国内薄膜电池的热潮。

  然而由于 产品竞争力、需求等不及预期,不仅汉能面临破产危机,许多已开工的薄膜电池项目也步 入停摆或终止状态。

  如今随着 BIPV 风口来袭,薄膜电池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回顾行业 最近几年发生的变化,总结有如下几点不同之处。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需求有望加快放量。2018 年 5 月,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 2018 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 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给我国光伏行业带来急刹车。

  受此影响,深赛格(000058 CH) 和凯龙股份(002783 CH)接连公告暂停其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项目。我们在前文的测算 中提到,薄膜电池 BIPV 的经济性仍较弱,其发展对政策扶持的依赖程度较大。

  而自 2020 年 9 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以来,BIPV 和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光 伏行业发展再次进入新的阶段。

  2020 年 10 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BIPV 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彭寿建议修订与完善 BIPV 标准,加速制 定出台发电玻璃等新型光伏材料与建筑材料集成的光电建筑构件标准。

  我们认为 BIPV 行业 标准体系有望逐步建立,推动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建筑节能标准的提升是强制性文件,目前建筑节能降碳的措施已基本采用,建筑光伏是既 能提升发电增益,也是降低综合能耗的重要举措。

  结合前文的经济性来看,目前北京、南 京、广州、西安等城市有专门的 BIPV 补贴政策,补贴标准由 0.3-0.5 元/kW 不等,我们认 为这些发达城市高端建筑需求旺盛,加上相关政策支持,有望率先成为 BIPV 的突破口。

  量产效率上台阶,降本空间可期待。国内薄膜电池组件缺乏竞争力的核心原因是转化 效率较低而成本较高,且关键生产设备受国外垄断。

  2018 年之前,国内碲化镉薄膜电池代 表公司龙焱能源的量产转化效率仅为 13%,而 First Solar 及主流晶硅组件已可达 18%以上。

  近年来,国内公司通过加大力度自主研发以及组件国际化团队等方式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量产转化效率持续提升至 16%以上,缩小了与领先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中建材大规模 的产能布局有望形成规模效应,成本有较大下降空间。

  虽然单位成本同样还受技术、产品尺寸、原材料等多方面影响,但我们 认为由规模带来的降本空间仍值得期待。

  根据中建材规划,其在建产能全部投产后产能有 望达 5GW 以上。同时,中建材旗下还拥有丰富的超白浮法玻璃生产资源,可与薄膜电池形 成产业链协同,进一步提升降本空间。

  跨产业深入合作,BIPV 进入项目落地阶段。我们认为 BIPV 或沿着“试点-落地-推广” 的进程发展,过去几年内我们可以看到有国家电投总部大楼智慧能源项目、北京冬奥会国 家速滑馆项目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顺利完成,充分说明了薄膜电池组件 BIPV 的可 行性和实用性。

  从隆基股份入股森特股份开始,我们也看到了多个“光伏+建筑”的合作 案例,如中山瑞科与中装建设于 2021 年 12 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拓展光伏幕墙及 国内屋面光伏发电项目。

  我们认为频繁的战略合作布局说明了产业链多方合力推动 BIPV 的 决心,BIPV 项目有望步入实际性的落地阶段。

  从订单上,江河集团(601886 CH)2022 年以来合计公告中标超过 5 亿元的光伏幕墙订单,也进一步验证了行业发展的趋势。

  总结全文,我们认为:建筑光伏市场将从 BAPV 逐渐演变为 BIPV。目前建筑光伏市场 以 BAPV 为主,BIPV 的渗透率不足 1%。

  但我们认为 BIPV 在建筑美学、设计寿命、安全 性和功能性等更具优势,在提供光伏发电的同时还能发挥节能、防水、保温等作用,尤其 是在建筑节能提标的背景下有望成为建筑光伏的更佳选择。

  随着《“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 色建筑发展规划》以及《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各省对绿 色建筑以及 BIPV 的推动与激励措施有望持续加码。

  BIPV 经济性或有望得到改善,刺激需 求快速增长,我们预测十四五我国 BIPV 市场空间有望超过 4000 亿元。BIPV 组件将形成晶硅与薄膜电池并存的格局晶硅与薄膜电池在不同性质上各有优劣,。

  我们认为薄膜电池组件由于其结构简单、透光性可调节、弱光性好、温度系数低等特点使 得其比晶硅更适合应用在 BIPV 上,尤其是在建筑立面上优势更加明显,未来有望与晶硅电 池形成共存的格局。

  我们预测十四五期间建筑幕墙 BIPV 渗透率的提升有望带动 10GW 以 上的薄膜 BIPV 组件需求,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500 亿元。

  目前国内薄膜电池产能较小且技 术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在与晶硅的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国 内薄膜电池公司在量产效率上接连取得突破。

  同时中建材当前规划在建产能已超 5GW,投 产后有望形成规模效应。但由于晶硅龙头的相继入局,我们认为薄膜电池的竞争性仍有待 验证,因此暂时对其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

  建筑公司在 BIPV 市场中将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和产品集成商。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 BIPV 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建筑钢结构企业、建筑装饰企业、光伏组件企业等。我们认为各方 各有侧重,光伏企业侧重产品、建筑企业侧重渠道。

  中长期来看,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由 于 BIPV 组件兼具光伏发电和建材属性,除了要考虑组件本身的发电效率还需要更好地适配 各种类型的建筑。因此我们认为技术实力领先且已提前进场布局的企业有望抢占更大的市 场份额;

  短期来看,由于 BIPV 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渠道是核心,建筑企业具有丰富的 客户资源,在项目开拓上或将拥有更强的主导权,我们认为已开展跨行业合作的双方有望 率先受益。

  发挥存量资源优势。随着 BIPV 渗透率的提 升,存量建筑改造将成为珍贵的可开发 BIPV 资源。而对于建筑的总包方而言,由于其与业 主有前期合作关系,且掌握相关的建筑图纸和数据,将在项目获取以及设计和改造方面具 有先发优势;

  增加项目附加值。无论是 BAPV 还是 BIPV 都是在建筑上增加光伏发电系统,相当于在原有的建筑流程上多出一道工序,因此一般都会增加建造成本。

  BIPV 需要 在设计阶段就将其与建筑相结合,相比于 BAPV 在设计和安装上更为复杂,具有强大设计 实力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建筑企业优势将更加突出;

  拓宽商业模式。传统的建筑企业一般 作为 EPC 承包商或施工方参与建筑项目,工程结束后资产便移交给业主方。建筑光伏的出 现使得建筑企业拥有更多的选择,对于优质的项目建筑企业可以选择自行运营光伏系统, 获取稳定的发电受益。

  我们认为拥有丰富存量(建成)项目资源、设计实力突出、项目获取能力强、已与 光伏企业开展合作的建筑企业有望在 BIPV 的浪潮下取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