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连两则公告坐实了聆达股份(300125.SZ)光伏业务的失利。继子公司临时停产后,铜陵项目又被终止,而该项目合作协议签订至今还不足一年。
在光伏产业高景气带动下,跨界热潮兴起,进军光伏成为拉升股价、提高业绩的最佳选择,诸多领域的上市公司纷纷踏足光伏圈。然而,众多玩家蜂拥而上导致产能过剩日趋严重。
当产业淘汰赛打响,部分跨界玩家也最先倒下。2023年下半年以来,多家跨界企业宣布终止光伏项目,涉及金额约380亿元。其中,在光伏大省安徽终止的跨界光伏项目高达270亿元。究其原因,还是跨界企业缺乏资金、技术支撑。
在退出斥巨资布局的光伏产业时,不少企业也顺势出让了相关资产。在分析人士看来,若行业内卷加剧,产能过剩持续,或将加剧行业内的并购活动。
“双碳”号角下,光伏冲上了风口。上市公司跨界光伏的热潮始于2021年左右,彼时光伏行业需求增长强劲、盈利颇丰,且备受资本青睐,资本市场上“沾光就涨”的造富神话引得众多玩家跃跃欲试。
据统计,2022年有7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进入光伏产业。2023年,跨界“追光”大军虽有所减少,但依旧络绎不绝。
然而,企业前赴后继涌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日趋严重。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底,各环节已有产能初步统计,多晶硅超过188万吨,硅片超过892GW,电池超过844GW,组件超过861GW。
2023年下半年以来,包括聆达股份、海源复材(002529.SZ)、向日葵(300111.SZ)、沐邦高科(603398.SH)在内的多家跨界企业纷纷叫停了相关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下半年以来,跨界企业已有9个光伏项目及融资宣布终止或转让股权,涉及的产能规模约为89GW,对外披露的总额合计约380亿元。
钛媒体APP发现,不少夭折的光伏项目地点都位于安徽。资料显示,安徽省是全国较早重视并发展光伏产业的省份之一。依托石英砂资源优势和出口较为便利区位优势,安徽培育了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产业链优势环节。其中,合肥、滁州已成为光伏企业主要集聚区。在安徽兴建的光伏企业享受到产业集聚、适宜的营商环境、政府政策支持等带来的便利。
据光伏产业网报道,粗略统计,2023年安徽省光伏产业链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签约项目共计30个,签约金额超1700亿元,规模超300GW,16个项目开工,投产项目有29个。
按此估算,跨界企业在安徽的光伏项目已终止的总额超270亿元,占签约金额的比例约16%;产能规模约63GW,占签约规模的21%。
事实上,光伏跨界玩家的足迹遍及玩具、乳品、余热发电、复合材料、煤炭等领域。不少上市公司跨界的背后,是主营业务深陷困境的现实。因此,加快推动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不少企业自救的新选择。
益智玩具起家的沐邦高科玩具业务净利润不断下滑直至亏损,公司2022年通过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进入光伏行业;水牛乳龙头企业皇氏集团(002329.SZ)也在主业连续亏损后,于2022年开始布局光伏;身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奥维通信(002231.SZ)2018-2022年5年间3度亏损,于2023年初切入光伏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龙头企业瞄准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跨界企业更青睐的是电池片、组件等进入门槛较低、估值更高、落地较快的环节。电池、组件项目甚至不需要通过市级政府,县一级发改委就能批准立项,门槛较低,但发展规模也较难管控。据梳理,2023年下半年以来,项目终止的跨界企业基本集中于电池、组件的环节,普路通(002769.SZ)则是少数进入下游电站环节的跨界企业。
诚然,诸多跨界企业的大手笔难掩账面上的拮据。3月18日,海源复材终止了与滁州市全椒县人民政府的项目合作。据悉,海源复材以全资子公司滁州能源为主体在全椒县15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总额高达约80亿元。海源复材表示,推进过程中光伏行业及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项目终止系为了降低风险及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事实上,这笔对于海源复材而言存在不小压力。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海源复材账面货币资金仅3928万元,总资产也仅有12.87亿元。
沐邦高科则陷入边建边停的怪圈。1月15日,沐邦高科终止了与湖北鄂城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约48亿元。紧接着3月23日,沐邦高科又宣布在山西忻州耗资40亿元投建16GW N型高效单晶硅棒项目。此外,沐邦高科还有多个与地方政府共同的在建光伏项目,总额约120亿元。
沐邦高科在官宣忻州项目时坦言,综合前期签订的协议,公司目前存在显著的资金缺口,且目前尚未具体明确本期项目的融资安排。2023年第三季度末沐邦高科货币资金余额仅1.69亿元,但目前公司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却近80亿元。
近期因停产风波站上风口浪尖的聆达股份亦受资金困扰。其与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建设的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高达91.5亿元,但于3月19日宣布终止,原因之一系受融资环境的影响。再融资收紧下,聆达股份资金承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账面上货币资金仅有7455万元。
另一方面,技术迭代更是难以跨越的一道坎。曾经的出货主力P型产能正逐步被N型产能取代。据InfoLink预计,2024年P型电池市占率将下降至23%左右,2025年P型电池市占率将仅剩个位数。
以聆达股份为例,在铜陵项目终止前,聆达股份已公布了对子公司金寨嘉悦高效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产的消息,停产时间至2024年4月15日。据悉,金寨嘉悦计划总约40亿元,规划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产能,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已建成投产3.5GW高效PERC晶硅电池项目;二期建设5GW TOPCon电池智能工厂;三期将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实际发展战略进行规划。目前二期TOPCon项目还未有实质性进展信息披露。
金寨嘉悦实施临时停产的一期P型产线也是金寨嘉悦主要的收入来源。公司方面称,单晶硅电池片价格快速下降,同时近年来因金寨嘉悦经营资金筹措未达预期,导致金寨嘉悦现有PERC型电池片产线年上半年,金寨嘉悦太阳能电池营业收入较2022年同期减少25.75%,主要系销售模式及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所致。
2023年10月,隆基绿能(601012.SH)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曾表示,2023年SNEC展盛况空前,但我们认为在两三年后,这一盛况可能就不在了,甚至可能出现60%-70%的企业都会被淘汰的极端现象。
彭博新能源财经日前发布的报告称,预计今年新增光伏装机安装量增长,正值组件价格维持在纪录低点,一些制造商将亏本销售。鉴于这些成本压力,预测三家中型制造商将因无法在当前环境下竞争而破产。
行业竞亚美体育 亚美平台争加剧,整个光伏行业项目的终止情况亦不乐观。有光伏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目前很多公司的产业基地分布比较分散,很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其实也是停产的,但因为产业链条比较多,可能电池片、组件停了,但留了配件,也不能说他这个产线全部停产了。
“淘汰浪潮”下,最先出局的跨界厂商对终止项目的处置也逐渐浮出水面。山煤国际(600546.SH)在去年12月公布终止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3GW项目,并将前期已购置的项目建设用地由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土地收储的方式实现退出,项目主要投入2.3亿元将通过土地收储方式一并收回。
海源复材在终止滁州项目合作时,将滁州能源100%股权以3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爱旭股份旗下的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5GW TOPCon电池产能将继续得以投建。
此外,皇氏集团在终止光伏项目的同时出让了负责TOPCon电池业务公司安徽绿能的控制权,并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安徽绿能的出表导致皇氏集团业绩考核期内营业收入受到较大影响,皇氏集团也因此下调了2024-2025年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
在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看来,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出让或并购等方式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同时,随着行业洗牌和竞争加剧,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收购或退出市场的风险,这也可能加剧行业内的出让和并购活动。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这需要观察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和政策变化等因素。如果光伏行业的竞争持续加剧,产能过剩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一些企业可能会被迫出售资产以缓解财务压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陆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