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瞩日科技两年多来,我收获了太多政府、人、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我唯有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时间、智力、名望、地位乃至思考着的灵魂献给瞩日科技,才能无愧于所有关心、关爱瞩日科技的人。至少在当前这个创业和蓬发的阶段,我既瞩日、瞩日既我,我的一切属于这里,永远不能有人将之分离。
未来以及未来的未来,我将会通过瞩日科技这个平台继续为光伏行业输出深度的思考,而Solarwit将不再更新而只会转发这里的文章,对未来光伏行业行情的展望和供求关系的分析是我原先文章的重要内容,今天就让我继续带领着大家思考看看未来一年光伏行业将会发生些什么,咱们话不多说,开始正题:
当前硅料环节的紧缺至少会持续在2022年三季度末,价格则相当有可能持续运行于220元上方,而今年四季度则会是一个行情变化不确定的时间点,取决于届时硅料产能释放的进度和美国的加息进度,我自己判断认为:虽然2022年四季度名义释放的硅料产能庞大至40万吨,但考虑到硅料大化工产能的属性,试产、投产、达产、品质达标周期长,四季度实际有效释放产能有限,而美国方面放水成瘾难戒,纵使通胀居高不下加息动作也会十分缓慢,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价格高企大概率会持续,进而导致的组件需求旺盛也会持续。所以愚以为2022年四季度硅料价格因产能释放会有所松动但仍会处于至少180元以上的高位。2023年一季度明显会是一个供求关系的转折点,寒冷的北半球光伏电站项目不能开工,是光伏行业的传统较淡季却迎来了硅料产能释放的最高峰。而且大家要明白,供求关系转变后价格变化是极其猛烈的,会一鼓作气冲向边际供应者的现金成本位置,届时运行于80元下方的硅料价格我将丝毫不会意外。
单晶硅片产能已是过剩,预计今年年底产能会达到500GW的天量,且行业Know how扩散严重,成本曲线拉平,一线二线差距缩小,单晶硅片超额毛利难再,但是站在当下观察产业,由于硅料产能紧缺,单晶炉的过剩并没有导致单晶硅片的过剩,硅片产能在赚硅料紧缺的钱!然而随着硅片领域二线厂家的纷纷崛起,格局趋于混乱,想必整个2022年单晶硅片都将会处于毛利润持续、稳步的压缩过程。随着2022年底至2023年初硅料产能大规模释放,过剩的硅料会很快体现为过剩的硅片产品,单晶硅片产能除去要遭受原材料库存跌价的损失,还要遭受制造利润的进一步猛烈压缩,从而迎来至暗时刻。可以说,硅料产能释放价格下跌的最大受害方还不在硅料企业,毕竟压缩的仅仅是利润,而很显然是单晶硅片企业,光伏行业过于频繁的价格波动将不会给硅片企业留有任何将库存周转出去的机会,如何应对硅料价格下跌进程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是硅片企业接下来一年所要面对的最大课题。
光伏电池片环节在2022年的主题是“供求环比改善”,由于整个2022年电池片环节都是在过苦日子,新上产能的计划趋于谨慎,叠加N型电池片技术革命近在眼前,大家对新上Perc电池片产能都十分谨慎。对于第三方电池片厂家体现出来的结果便是:相较于2022年电池片产能的开工率情况改善明显。但Perc电池片产能是否能迎来长期舒服的日子还是仅仅回光返照则完全取决于HIT和Topcon两种N型电池片技术路线产业化的进展情况。我个人观点认为:N型电池片产业成熟进程超乎预期,设备价格下滑也远快于预期,预计2022年底就会有30~50GW的Topcon产能投产;10GW以上的HIT产能投产,所以虽然旧有电池产能不盈利不赚钱,但乘技术革命东风的新产能则不会停下扩张的步伐,这便就是我曾讲过的:技术革命导致的囚徒困境,明明电池片产能已经十分过剩,但依旧要硬着头皮继续上,否则将会彻底被市场淘汰,所以对于当前所有的Perc电池片产能, 短期回暖无虞、长期阴云密布。
乍一看,光伏组件环节将会在2022年变化趋于稳定,当下普遍兼容1.4×2.5m的产线已经到达集装箱运输的极限,产线节拍已经难以再提升,所以对于光伏组件设备厂家而言,一旦这一次大尺寸组件产能完成普及以后,可能就会面临订单下滑甚至无单可做的风险。我认为对于光伏组件设备厂家而言,最快会在2022年四季度迎来较为困难的时期。但,随着N型电池片产能的崛起,是否会对组件封装串焊技术提出新的需求?若真如此,那必将又会是一次组件产能的大革新,瞩日科技就是处在这一产业环节,从技术革命到商业革命,伴随着N型电池片产业化浪潮,高效封装技术会迎来再一次更新,而且与之相应的,我期待产业生态、商业模式也期待一并随着新的一轮组件产能革新的过程中而更新。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多晶硅行业释放的产能有通威乐山5万吨、通威宝亚美体育 亚美官网山5万吨、大全新能源石河子4万吨、协鑫徐州颗粒硅2万吨,总计16万吨的产能,过去的三个月是自“拥硅为王”行情演绎以来硅料产能释放最大的一段时间,硅料月度产能由4.3万吨/月增加至当前的5.6万吨/月,我原本以为这一波的产能释放叠加工业硅的价格下滑,会使得多晶硅价格疲软下滑至220元,但很显然市场需求远比想象的旺盛,价格坚挺;客观来看,硅料环节仍然是整个光伏行业最为紧缺的环节。且今年截至三季度末可以释放的产能也仅有亚洲硅业青海4万吨和东方希望可能的6万吨,并不足以扭转供求关系,硅料供应会持续紧张到至少三季度末,并且价格会持续在220元上方。
上图是四大环节各自产能随季度变化的曲线图,蓝色代表硅料产能,很显然硅料严峻的供求矛盾会一直持续至三季度,虽然四季度硅料名义产能会达到476GW,不再是光伏产业供求矛盾最突出的环节,但考虑硅料产能爬产周期长的特性,有效产出可能会不足,所以我对四季度硅料价格判断存疑。但到了2023年一季度,硅料产能将会得到有效释放,价格将会一鼓作气下滑至80元甚至以下的位置。
近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1kg硅料可对应生产400w的组件,或者反过来测算也一样,硅料价格每下滑40元,组件价格就可以下降0.1元。则硅料价格从当前的240元下滑到80元,可为组件打开(240-80)÷40×0.1=0.4元的降价空间。
上述表格是我统计的各厂家2021~2022年硅料产能的情况,看着这一年翻倍还不止的产能,我们就会明白“拥硅为王”终将迎来落幕,通威股份由于执行逆周期扩张策略,是景气周期顶点率先有大批量产能释放的公司,其乐山5万吨、宝山5万吨的产能均可以实现一年回本,是本轮硅产业周期的最大赢家,通威将会用2022年一季度的亮瞎我们所有人双眼的报表证明这一点!保利协鑫则是在本轮产业周期中由死而生、重获生机,并依托颗粒硅的概念获得资本青睐和,是本轮硅产业周期的第二大赢家,真心期待协鑫集团能汲取前一轮周期的教训,专心致志,专营主业,持续辉煌,不负信赖; 毫无疑问,大全新能源是本轮硅产业周期排位第三的赢家,8万吨的产能创造几十亿的利润,乘周期之东风会A上市募集上百亿元,已完全具有王者之姿。给张龙根总的持续点赞似乎是我每篇文章的任务,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大全能源,没有他现在的大全就和亚洲硅业无异,小小产能偏安一方。还记得,龙根总接手大全之初抛出的产能扩张四倍的计划惊艳市场,期间也被不看好、被质疑,但他依旧突破一切靠困难坚持自己内心中认知的正确,知行合一,唯一可惜的是并未能在硅料价格最低谷的时期执行逆周期的扩张战略,未能更充分的把握“拥硅为王”时代的机遇。
结合行业各环节供求瓶颈关系、硅料产能规划以及光伏组件市场需求等三个方面的预判,我勾勒出上述硅料价格的预计变化曲线,治雨斗胆预测但要谨记敬畏市场,我万般不敢为上述数据的准确性负责,仅做大家参考,切记。
单晶硅片产业环节格局趋于混乱、产业龙头公司毛利率持续压缩、硅料价格高点过后硅料价格下滑带来库存跌价损失,都将会是单晶硅片企业在2022年四季度硅料产能开始释放后要面临的问题。
过去两年,是单晶硅片产业格局被破坏的最为严重的时期,起因是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硅片龙头企业上下游、垂直一体化的扩张,使得原本的硅片客户缺乏安全感,进而才有了上机数控一个又一个的百亿大单,可以说是隆基成就了上机,但还不局限如此,为了进一步保障自身生产安全,以晶科、晶澳为代表的垂直整合企业也在大举扩张着单晶硅片产能,以通过自建产能的方式来保障供应链安全。而天合光能则是通过与通威股份合资建厂的方式建设了15GW单晶硅片产能。
我认为,上机数控在单晶硅片领域的强势崛起是行业格局的转折点,在他的先行先试的带动效应下,众多其他二线企业都看着眼红、纷纷效仿,双良节能、江苏美科、高景太阳能均是这一类型企业的典型代表。而在一大批硅片产能扩张的过程、新进入者更加依赖设备厂商的客观现实下,设备厂商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于是买设备送工艺、卖设备承诺良率的现象蔚然成风,行业就此礼崩乐坏,走向失序。之所以当前单晶硅片还能有一些超额利润,其本质是因为硅料产能的紧缺,导致过剩的拉晶产能并未化作过剩的硅片产品,拉晶企业纵使开工率很低,却有足够的底气转移硅片涨价的压力。
然,好景不会太长,拥硅为王的主旋律已经唱响一年有余,动辄70%以上的毛利率着实叫人眼红,大批的硅料产能已经在路上,预计2022年底仅中国地区的月度硅料产出就会达到10万吨,折合每月40GW,每年480GW,而到了2023年,保守估计中国地区的有效硅料产出会达到150万吨,海外瓦克和OCI的有效产出为10万吨,按照届时1万吨=4.1GW的折算关系,2023年160万吨的有效硅料产出相当于656GW的组件产出!世界市场无法消纳上述产能,硅料的供求关系必定会在2023年一季度前后迎来转折点。
硅料价格从240元走向80元的过程当中,于硅料厂家无非就是少一些利润,但是对于硅片厂家而言,则是意味着不小的库存跌价损失,而且伴随着“产品”过剩,硅片自身的增加值也会受到压缩,所以硅料产能大释放蝴蝶翅膀煽动下的第一个影响涟漪就会冲击到硅片产能。而且其受伤程度会远严重于上游硅料。
让我们预估判断一下,2023年一季度末硅料产能跌至80元/kg,按照届时每kg硅料M10硅片出片量56片来计算,以及硅片环节最多能保有的1.5元/片的增加值来测算,2023年一季度M10硅片价格将会跌至80÷56+1.5=2.93元。当前M10硅片均价6.8元,下跌绝对值3.87元,价格下跌至仅为目前的43%,按照每片硅片对应7.6瓦的功率测算,硅料与硅片共同跌价给组件带来的降价空间为3.87÷7.6=0.51元。按照目前市场上组件价格1.86元均价测算,2023年一季度末组件价格将会跌至1.86-0.51=1.35元,而且从现在到明年,几乎所有的降价空间都来自于硅料和硅片产业环节。
当下关于电池片新技术的讨论实在是太多了,Topcon、HIT、HBC、HPBC等等一系列,尤其当下的Topcon相较于主流的Perc电池片技术已经具有明显的性价比,具有爆发的潜力了。预计到2022年底,仅晶科能源的Topcon产能就会达到30GW,而在这一领域积淀多年的中来股份保守估计其Topcon产能也会突破10GW,再考虑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尚德等在相关领域的布局,预计今年年底Topcon产能会达到50GW。而HIT那一边则有华晟新能源、通威股份、金刚玻璃、明阳智能等开疆拓土,也会在2022年内形成10GW级别的产能规模,初步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
而对于当前占据95%市场份额的Perc电池产能则处在囚徒困境当中,明明产能已经绝对过剩,但依旧阻挡不了乘技术革命东风下的新进入者的扩张,存量产能的剩余价值在快速减少,估计2020年往后的Perc产能来不及收回折旧,便要和历史告别,好消息是由于大家对于新增Perc产能都趋于谨慎,预计2022年不会有太多新增的Perc产能,在Topcon产能全行业大规模释放前,对于Perc的供求关系会出现短暂改善,开工率也会随着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而逐步提高,这一过程预计会持续一年左右。这一年多一些的时间对于perc产能而言相当于回光返照,相关企业应予以思考:要么就是进一步通过拉大杠杆、加大,积极投身并拥抱新的技术革命浪潮;要么就是躺平不动,等待历史的清洗,按照我们当前技术革命的速度和我们中国人上新产能的速度,做后一种选择的企业,想必三年后便不见了踪影。而当所有企业都积极做第一种选择,积极拥抱技术革命,积极在已经产能过剩的领域上新产能,势必就会进一步加速已有产能退出历史舞台,这便是我所谓的技术革命产业格局下的“囚徒困境”问题。
我常讲,过于迅速的技术更迭对于消费者是好事情,但对于拥有庞大产能的制造业者则可能是灾难,并倡导行业使用加速折旧法来准确评估相关资产的剩余价值,人也应当用加速折旧法来准确评估相关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唯有如此,行业才能稍许理性;唯有如此,产能才能在退出历史舞台前收回成本。
在光伏行业,新技术对老技术进厂呈现碾压的态势,就以当前的Topcon技术为例,其最终的组件封装功率可以比Perc组件高20瓦,即:常规Perc组件545瓦,而Topcon组件则可以达到565瓦,不只是功率高,由于衰减低、温度系数好以及高功率带来的BOS成本的摊低使得Topcon组件至少能享受0.1元的溢价,即常规组件售1.86元,Topcon组件售价就会达到1.96元,那么我们就会得出如下公式:
上述测算公式表明,同样面积大小、同样封装材料用量下,一块Topcon组件可以比常规Perc组件多卖出93.7元的溢价。但是Topcon电池片环节增加的成本却没有那么多,对于中来、晶科的新产能而言,有望把新型电池片的成本增加控制在33.7元以内,每块Topcon组件的净增收益会有望达到60元。很多朋友可能还不知道这60元意味着什么,让我来给解释:
当前1GW的Topcon电池片产能设备可以控制在1.6亿元以内(不含自动化),对应每年可以产出180万块组件,如果每块组件的超额收益为60元的话,那么新产能一年的收益就会达到1.08亿,新产能的回收期仅为1.5年,就是说,当前Topcon已经对Perc呈碾压态势,技术革命势不可挡!势不可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HIT技术革命蓄势待发,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最新世代的HIT产线,超薄硅片工艺、半片工艺、吸杂工艺、微晶工艺、银包铜工艺、超高精度串焊工艺都已经得到应用或即将应用,我们测算的结果是:上述一系列技术成功应用之后,HIT组件转化效率会比Topcon组件还要高4%,且良率更高、能耗更低、自动化程度更高。HIT明显是面向未来的技术,必将又再度引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
(上图是我基于对各种技术路线的理解而勾勒绘制的产业未来五年各种技术占比的预计情况)
关于隆基股份的HPBC技术最近也有很多人问我,我粗浅学习了解后的答案是:HPBC不符合双面双玻化、N型化的历史大浪潮,属历史妥协之产物,然而由于IBC工艺特点使得正面纯洁、外观好看,结合单面封装重量轻便的特点,会在欧美注重外观的户用分布式市场中有一定细分市场的占有。另外,HPBC的工艺难点不仅在电池片环节,还在组件封装环节,组件封装环节能否及时、高效获得突破仍有待观察。
光伏组件作为一种将各种材料结合在一期的封装过程,其上玻璃、排版、汇流焊、层压、装框、固化、清洗、测试等工艺流程可变动的内容较少,但是几年前组件产能也迎来了至少两拨从头至尾的产能更新,一个是因为MBB技术出现和自动化水平提升导致的产能更新;另一个是因为组件兼容需求尺寸由原先的1m×2m变化到了现在的1.4m×2.6m过程中的产能更新。
当前光伏组件生产线秒钟,部分工位的生产节奏要求已经逼近产线工人动作的上限,节拍难以继续提升;而尺寸方面,经过多年来我们关于最优光伏组件尺寸的多轮讨论,终于找到了准确的要义,准确的把握到了以远洋海运的集装箱尺寸作为定义光伏组件尺寸的标准,展望未来多年,光伏组件尺寸难以再有大的变化,1.4m×2.6m已经兼容到了各个维度考量下兼容的极限,未来多年很难会再因尺寸变化而有需要更新产能了。
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对于既有产能的拥有者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好消息,因为趋于稳定不再大幅度变化的产能的长期有效性会提高,实际贬值速度会变慢,产能的寿命和有效性应当足以支持回收。但很显然这个现象将并不会是设备厂家所期待和乐见的,产能更新的变慢对于设备厂家意味着订单的减少,仅去年一年新增的组件产能就多达200GW,一年的新增产能量接近于全球全年的需求量,预计今年也会突破200GW的这个数值。组件装备环节的狂欢和盛宴将会持续到2023年一季度硅料产能大释放的时候,届时,光伏设备行业将会哀鸿遍野,无单可做。大家请记住:作为多轮行业周期的见证者,有一个经验总是正确:硅料的疯狂往往是整个行业周期轮动的最后的疯狂,每一轮都是如此,这一轮也概莫能外。
但在趋于平淡的光伏组件行业环节当中,也有亮点值得期待,更加适应于N型、超级薄片化的高精度串焊技术可能是N型HIT产业爆发后的呼唤,这些点点星光将会继续照亮组件产业环节产能革新的前行之路,而瞩日科技将会是这条路上的持炬人。